1 min read 本週醫起看 - 02/16~02/22 2020年才開始,世界各地被鋪天蓋地的新冠肺炎(COVID-19)新聞所籠罩,隨之而來的疫情、防疫、WHO等相關資訊充斥日常生活。你是不是也像我們一樣,看得筋疲力竭眼花撩亂?醫起懶試著爬梳國內外網路新聞與文章,希望能夠緩解你我的迫切焦慮,並且還能關注到其他亦相當重要、武漢肺炎以外的醫療公衛相關資訊。同時,如果有任何你認為也很值得大家閱讀的主題,也歡迎給我們建議!*目前的專題會分成新冠肺炎和每週新聞兩個部分 新冠肺炎選讀 2020/02/16衛報:我們必須停止因新冠肺炎而起的仇外心理 恐懼、焦慮、責難。這些都是人們無法完全掌握身邊資訊時的反應。而新冠肺炎的爆發正讓這種情緒在窄小的空間裡不斷發酵。那個空間容納不下任何一個族群/國家以外的人。我們目前的公衛力量主要都來自於疑似病患「自我宣告」以及「主動隔離」,這樣的公衛力量只能在社會相信彼此的時刻凝聚,一但我們陷入排外的緊張迴圈裡,不再相信人們,公衛體系將會快速崩解。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feb/16/we-must-halt-the-spread-of-xenophobia-surrounding-coronavirus 2020/02/19從緊急爆發性疫情看醫療系統,以及其長遠的經營 緊急爆發的疫情往往可以成為檢視社會醫療、公衛系統的良好時機。我們常常可以發現政府機構或企業投資進該疫情對應藥物的開發,然而卻鮮少看到投入「診斷工具」的消息。這份文章指出,診斷方式對公衛系統而言至關重要,例如伊波拉病毒爆發之時,西非陷入危難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可靠的診斷工具。為了讓公衛及醫療系統更加茁壯,各利益共同者應該投入這個系統之中。 https://www.forbes.com/sites/madhukarpai/2020/02/19/lets-worry-about-diagnostic-capacity-not-just-during-outbreaks/#36da73657123 本週新聞選讀 2020-02-16個人醫療史的隱私探討 每個人的就醫狀況、家族病史,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即使匿名也可能運用演算法確認身分。前陣子英國 NHS 爆出的隱私權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該如何守護自己的醫療資料,成為數位世代格外重要的議題。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0/feb/16/our-personal-health-history-is-too-valuable-to-be-harvested-by-tech-giants 2020-02-16社群平台與疫苗誤解 近期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依賴社群媒體取得資訊比依賴傳統媒體取得資訊的人更容易誤解疫苗。這份研究以2019年美國25年來最大的麻疹流行為主要時間軸,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以社群平台為主要資訊來源的人們,容易對疫苗懷有錯誤的認知,並且反對施打疫苗。其中有18%的受試者認為疫苗導致自閉;20%的人認為CDC的疫苗注射建議時程沒有意義。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2/200217163004.htm 2020-02-17墨西哥的新健保制度導致缺藥問題,該怎麼辦? 因為政府的健保改革,墨西哥的孩子無法取得癌症相關的藥物,陷入了缺藥的恐慌之中。2020年一月一號墨西哥取消了保險醫療制度,將使用者付費的會員制度轉換成全民健保體制。如此劇烈的體制轉換遭到了藥商的抗議,多個藥商都拒絕出口藥物到墨西哥,除此之外當地的藥商也以停止供貨表達抗議。一時之間藥荒讓藥價水漲船高,墨西哥總統羅培茲·歐布拉多的挑戰正要開始 https://www.nasdaq.com/articles/cancer-does-not-wait%3A-childrens-medicine-shortage-stokes-anger-in-mexico-2020-02-17 2020-02-10英國個人醫療史的隱私探討 一份完整的就醫紀錄足以揭露姓名、性別、居住地、家族關係,甚至是預測個人生活方式,搭配上其他可取得的資訊,還能在網路上鎖定特定個人。前陣子英國 NHS 爆出的隱私權問題只是冰山一角。我們該如何守護自己的醫療資料,成為數位世代格外重要的議題。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0/feb/16/our-personal-health-history-is-too-valuable-to-be-harvested-by-tech-giants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Post【國際上的藥價控制方法#6】:澳洲篇Next Post《本週醫起讀》05/04~05/10 Loading Facebook Comments ...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Google+.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的迴響。 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