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の發摟之術#1】台灣食藥署:「藥品安全資訊風險溝通表」
第一個推薦大家訂閱的,是台灣食藥署自己發布的「藥品安全資訊風險溝通表」!
從獸用人藥議題爆發以來,醫起懶不斷挖掘我們可能疏漏的盲區,盡可能搜集所有資訊,為的就是希望從客觀的一面出發、以真實現況為原點、藉由歷史脈絡來幫助我們思考,在這樣的前提下協作會議可貴之處就在於,它能夠進一步以不同立場的交集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
醫起懶全新企劃《藥師價值系列》,深入各個國家針對藥師價值進行的「實證」實驗以及成果,同時查看台灣目前的狀況,嘗試體現藥師的價值。找到脈絡,深入耕耘,共同成長。
醫起懶尋思,是不是可以利用其他方法來確認原廠藥與學名藥之間的差異;或是,用另一個角度來說,BE試驗的結果真的可以代表我們所服用藥品的療效嗎?
腸病毒大流行對台灣的影響甚大,包括間接促成疾管局成立以及促使人們以更嚴謹的態度對待腸病毒等等,這一篇文章我們深入了腸病毒的歷史脈絡
台灣從民國84年開始全民健康保險,直到今日全民健保納保率達到99%以上,這2300萬民眾的就醫資料,因其數量巨大而對臨床醫療研究有非常顯著的幫助!到底它過去長什麼樣子呢,醫起懶展開了調查
這是醫起懶未來發文的承諾,我們將全力投入這些主題,圍繞著一個核心價值思考與撰文:醫起懶願意想像,一個不斷討論這些問題的群體,與直接了斷的解答相比,可以走得更長久,更健康。
在今天五月,「#動物使用人藥」的議題在獸醫與藥師之間引起廣大的討論,而透過在「公民參與平台」上的提案及連署,這個議題因為涉及兩個中央部會,兩種專業職業及飼主民眾等多方聲音,得到中央主管機關們的重視,成為舉辦「#協作會議」的議題。醫起懶邀請您一起來參與
以下文章醫起懶會舉美國與日本兩個例子,看看其他國家是如何讓民眾或醫療人員了解,學名藥和原廠藥是如何的相同或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