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n read 本週醫起讀 - 03/01~03/07 本週醫起讀:這週不管是台灣內部的媒體還是各大外媒,版面全都被新冠肺炎的消息佔滿,幾乎看不到其他的主題。因此我們選了幾篇以不同視角切入的新聞,包括REMS藥物、美國年長者的季節性遷徙現象以及他們該怎麼回家、藥物戒斷階段的病人在社交疏離時該怎麼辦、美國醫生的心理審查、以及新的研究展示人的牙齒就像是樹輪一樣,刻寫人的經歷。 新冠肺炎選讀 2020-03-22使用 REMS 藥物的病患在新冠肺炎時期無法回診接受評估,FDA宣布放寬條件 REMS 要求一些較高風險(可能發生嚴重不良反應)的藥品提供完整的給藥前後申請及追蹤方式。然而當下新冠肺炎肆虐有許多病患疑似罹患新冠肺炎而遭隔離,可能無法持續進行 REMS 給藥的追蹤計畫,這些病患可能因此無法獲得攸關生命的救命藥品。因此,FDA 宣告放寬 REMS 條件,讓這些病患在疫病期間也能拿到藥品。REMS藥品包含治療酒精、鴉片類藥品成癮的Naltrexone、會引發胎兒畸形的抗妊娠嘔吐藥品Thalidomide(REMS成立的歷史就和這個藥物有關呢!)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品Lemtrada等等。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ronavirus-covid-19-update-fda-provides-update-patient-access-certain-rems-drugs-during-covid-19 2020/03/26疫病之下,美國的老年人季節遷徙文化該怎麼辦 美國的年長者長年隨季節南北遷徙,冬季的時候移動到南方,夏季就回到北方,這樣的人口數量龐大,約數百萬計。他們大多退休,超過六十歲,正是新冠肺炎致死率最高的族群,他們被困在南方,距離自己的家鄉數百公里。到底該不該回家,成為這個族群當下最困難的命題。這篇報導建議他們從三方面著手考慮:所處位置的疫病嚴重性、是否有交通工具、是否做足準備?醫起懶選這篇新聞的原因在於,身處台灣你較難想像世界的另一端有人正面臨這種抉擇,畢竟台北到高雄就算是開車也只需要四個多小時,台中到花蓮則是五個小時多。新冠肺炎影響下各個國家都有很多各自的議題值得我們去了解。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6/travel/coronavirus-snowbirds-advice.html 2020-03-26封城令之下,藥物戒斷其間的病人面臨重大危機 新冠肺炎使得許多戒斷互助的聚會及輔導取消,這樣的政策使得本來就難以維持清醒的酒癮戒斷、毒癮戒斷族群面臨巨大的挑戰。縱使美國匿名戒酒會常年經營線上聚會,在這段時期也緊急開放更多功能讓這群戒斷族群使用,挑戰依然巨大,線下聚會帶來的效果並非線上聚會能夠取代。新冠肺炎讓社交疏遠的現象更加劇烈,然而處於戒斷階段的族群卻需要彼此的協助與扶持,不只是美國,如果台灣接下來的疫情加重的話,這樣的族群也會受到致命性的打擊。 https://www.nytimes.com/2020/03/26/health/coronavirus-alcoholics-drugs-online.htm 2020-03-27新冠肺炎會不會形塑出新一波的糧食危機 新冠肺炎的打擊下,全球飛航萎縮,海運也陷入停滯,這個情況下全世界的糧食供應鏈陷入斷鏈危機。各國人民取得的糧食應該還能應付這個危機,但是種類將大幅減少,價格也會上升。醫起懶提醒大家,食物充足的前提是大家節制自己的購買,需要才買,不要囤貨,把東西留給其他人哦,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系統運作順暢!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health-coronavirus-food-explainer/explainer-how-the-coronavirus-crisis-is-affecting-food-supply-idUSKBN21D36G?feedType=RSS&feedName=healthNews 本週新聞選讀 2020-03-24美國醫師執照經常性審查心理狀態,導致醫師較少尋求心理上的協助 美國各州醫師執照的年度審核要求醫師填寫心理狀況,若有相關的紀錄,還會深入調查。這樣的狀況導致醫生為了保護自己的執照,往往不尋求心理上的協助,這樣的現象甚至也出現在醫學學生身上。研究表示這種把心理疾病與其它疾病分開處理的審查方式,並無助於整體醫療環境的改善。 https://annals.org/aim/article-abstract/2763496/improving-how-state-medical-boards-ask-physicians-about-mental-health 2020-03-25牙齒就像是樹輪一樣,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經歷 牙齒牙骨質在成牙成長期間一層一層地把我們的人生經歷疊加上去,諸如停經、甚至是監禁等等遭受重大壓力的時期,都會在牙骨質中留下特殊的標記。該研究發表於 Science Report,經由研究47個當代人類的牙齒,比對他們的生命中的歷程,論文共同作者Paola Cerrito表示,這個研究的成果不僅可以用在醫療用途,更可以在考古上協助研究者對過去的故事建立更完整的脈絡。 https://www.medicinenet.com/script/main/art.asp?articlekey=229299 醫起懶想跟你說: 我們會持續推出好的內容,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服務的話別忘了追蹤我們的Facebook和Instagram FB:https://www.facebook.com/lazymedformersIG:https://www.instagram.com/lazymedformers/?hl=zh-tw Continue Reading Previous Post本週醫起讀 03/15~03/22Next Post本週醫起懶 03/30~04/05 Loading Facebook Comments ...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Google+.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的迴響。 新文章使用電子郵件通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