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國立成功大學臨藥所的歐凰姿及高雅慧老師,將台灣「社區藥局藥師參與個人防護具口罩防疫新冠肺炎」的經驗投稿在國際《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期刊,內容全面地涵蓋台灣如何聯合製造端、健保體系、科技系統及政策邏輯來達到「人人皆能有個人防護具」的目的,而全台6,515家社區藥局因其已部署在社區中、能提供健保雲端科技系統節點,且群眾多為雅健康族群等特點,成為部署「個人防護具(也就是口罩)」絕佳的場域。
社區藥局運用原本就已熟悉的管理能力管理口罩數量及資格,在發配口罩的同時也提供諮詢及正確的防疫觀念,協助緩解社會恐慌,也轉介有可疑症狀及旅遊史的患者到檢疫機構。文章中也提到社區藥局在防疫中遇到的困難,如人力的緊縮如何透過藥學生、志工、軍隊及警政系統的幫忙來緩解。這篇文章全面的分享了台灣防疫成效中非常特殊的經驗,也說明了社區藥局的角色,最後也希冀能有更多資源投入台灣社區藥局,讓這樣有良好基礎的基層場域擔起更多如這次防疫的公共衛生及社區支持角色。
台灣因為在國際上特別突出的新冠肺炎防疫成效,讓國際期刊對這樣的經驗感興趣且非常積極地發表,在歐凰姿老師個人的頁面中也提到期刊編輯是如何積極地協助作者清楚說明國際上有興趣的關鍵經驗,在幾天內快速刊登此篇文章,這對台灣的防疫經驗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肯定。
醫起懶當中也有成員正從事著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常常會覺得自己的工作要直接幫助到第一線的藥師似乎有點距離,而兩位學者貢獻自己收集資料、統整、撰文及投稿的專長,讓第一線藥師的工作成果得以受到國際上的肯定,讓醫起懶見識到了研究者似乎也能貢獻的一點小小心力,期許自己也能向這樣入世的前輩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