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上的藥價控制方法#7】加拿大篇
藥價系列的最後來到了充滿楓葉和楓糖餅乾的加拿大,加拿大有所謂的公共健康保險但並沒有中央統一的健康保險機關,其公共健康保險是由中央政府交由各省政府執行,統稱為Medicare(和美國的Medicare不一樣喔),各省會各自訂定自己的保險細節,包含給付標準、藥品給付處方集等等。然而這些由各省會制訂的健康保險均面臨了相同的問題──藥價過高。
藥價系列的最後來到了充滿楓葉和楓糖餅乾的加拿大,加拿大有所謂的公共健康保險但並沒有中央統一的健康保險機關,其公共健康保險是由中央政府交由各省政府執行,統稱為Medicare(和美國的Medicare不一樣喔),各省會各自訂定自己的保險細節,包含給付標準、藥品給付處方集等等。然而這些由各省會制訂的健康保險均面臨了相同的問題──藥價過高。
健保費雖然屬於總額制度, 但藥品的支付仍是固定一點一元,扣除藥費後其他醫療費用再以浮動點值來支付。因此調降舊有藥品的價格應該可以稱為必要之惡,才能挪出空間給新藥的引進及擴大舊藥的給付範圍。本篇就是要介紹健保署是以何種方式來調降健保藥價。
澳洲的醫療制度和台灣相似,為國家統一的健康保險制度稱「Medicare」,全民納保。不一樣的地方是它加入了英國的公醫制度,在這樣的體系下,藥價是如何核價與審查的呢, 醫起懶展開了調查。
川普政府於2018年5月公布了一項巨型計畫「American patient first」來解決美國藥價居高不下的問題。計畫中鉅細靡遺的分析美國藥物市場的現況,甚麼樣的原因造成藥價過高,也提出了四大解決方向。
第一個為大家介紹國際上藥價控制方法的國家是:英國!英國的國家健康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如大家所知,主要財源來自於全民的稅收,主管機關為英國衛生部,由於整個健康系統都由政府嚴密地設計與管控,所以也可以理解為大家常俗稱的「公醫制度」。
健保署近期進行第六次藥價調整,憂鬱症用藥「百憂解」與後線抗生素「泰寧」相繼發出因不堪成本壓力而需退出台灣市場的消息,引起大量討論,醫起懶嘗試於這篇文章中彙整各方意見